6家企业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182人被限制高消费、160人被列入失信名单……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近年来,虽然市民生活富裕充实,但失信现象仍时有发生,电信网络诈骗、售卖假冒伪劣产品等各类诚信缺失案件层出不穷。诚信巴中建设迫在眉睫,信用管理制度体系、信用服务平台建设亟待完善。
今年初,我市印发《巴中市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失信、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等十项诚信缺失问题和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通过集中整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成为推动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社会氛围的有力举措。
在笔者看来,除了在政府层面出台系列硬措施加大对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外,社会、行业、个人也应自觉行动起来,杜绝隔岸观火心态,积极参与诚信巴中建设。通过建立行业信用档案,对自身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监督和评比,引导广大群众不断增强诚信意识,自觉践行诚信行为。对诚信市民、诚信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让守信成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全社会营造“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良好氛围。(张维)